1
普通公众能为大气治理做什么?
2025/4/29
大气污染治理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,更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。2025年,随着我国“双碳”目标和“美丽中国”建设的推进,公众在减少污染排放、监督环境违法、倡导绿色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那么,作为普通公民,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?
一、低碳生活:从日常习惯减少污染排放
1. 绿色出行,减少机动车污染
-
优先选择公共交通:地铁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碳排放远低于私家车。据统计,若全国10%的私家车出行转为公交,每年可减少CO₂排放约1000万吨。
-
推广新能源车:购买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,减少燃油车使用。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000万辆,充电桩覆盖率达90%。
-
短途出行步行或骑行:3公里内的行程尽量选择自行车或步行,既健康又环保。
2. 节约能源,减少燃煤污染
-
合理使用空调和暖气:夏季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℃,冬季供暖温度不高于20℃,减少能源消耗。
-
选择清洁能源电器:如使用电磁炉代替燃气灶,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燃煤锅炉。
3. 减少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
-
禁烧秸秆和垃圾: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PM2.5和有毒气体,可通过分类垃圾、秸秆还田等方式替代。
-
节日少放烟花爆竹:春节期间尽量选择电子鞭炮或环保型烟花,降低空气污染。
二、环保消费:支持绿色产品与企业
1. 选购低VOCs产品
-
家装选择环保材料:如水性涂料、无醛板材,减少装修过程中的VOCs释放。
-
日常用品避免过度包装:选择简装商品,减少塑料和印刷品污染。
2. 支持绿色企业
-
优先购买环保认证产品:如中国环境标志(十环认证)产品,推动企业绿色转型。
-
减少高污染行业消费:如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,选择可降解包装。
三、监督与参与:成为环保行动的推动者
1. 举报环境违法行为
-
利用“12369”环保举报平台:发现企业偷排、工地扬尘、垃圾焚烧等问题,及时拍照取证并举报。
-
关注政府空气质量预警:在重污染天气响应期间,配合限行、减排等应急措施。
2. 参与环保公益活动
-
植树造林:参与社区或公益组织的植树活动,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,吸收大气污染物。
-
环保宣传: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低碳生活技巧,呼吁亲友加入环保行动。
四、科学认知:提升自身环保素养
1. 了解大气污染知识
-
学习PM2.5、臭氧等污染物的成因与危害,避免传播不实信息。
-
关注本地空气质量指数(AQI),合理安排户外活动。
2. 倡导政策支持
-
支持政府出台的限塑令、机动车限行等环保政策,积极参与公众听证会或意见征集。